钓鱼知识网

秋白茶的新视角:不再只知白露、寒露,这些品种同样美味

发表时间: 2023-10-28 14:03

秋白茶的新视角:不再只知白露、寒露,这些品种同样美味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深秋霜降,万物静美。

值此时,有许多标志性的风景。

江边‭的芦苇,迎风一吹,微微在摇晃。

偶然看向天边,远方飞来一行雁,正在往南飞。

梧桐树下,落叶成诗,黄色叶片纷纷落。

走在街头巷尾,一树一树的桂花,悠悠⁧送来清香。

转到下一个路口,卖柚子、橘子的摊位上,满目都是橙黄橘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暮秋时节的爽朗风光,以及橙黄橘绿的缤纷,也能让人由衷感慨天凉好个秋!

十月里,我们已经喝到了两款今年的秋茶,分别是迎秋与白露。

但秋白茶的全家福里,远不止这两款茶。

以节气为区分,秋白茶成员大致列如下。

《2》

一、迎秋。

迎秋是每年最早采的那一批秋茶。‎

按早年惯例,每年立秋后是秋寿眉开始采茶的日子。

但从2019年开始,早秋的平均气温一直在上升。

温度高,茶树枝梢虽然发育速度快。

但会导致叶片内的叶绿素下降,叶黄素、花青素等含量上升,同时叶片还相对偏薄、偏宽。

将茶采回去后,由于彼时的光照仍旧强烈,做茶时也容易将茶晒红变色。

为了更好的品控,这些年我们默默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

当立秋过后不久,日头依旧很晒,秋老虎还盘亘在太姥山时,那一年就先不采茶。

选择白露前半个月,到白露前一个礼拜,这个时间段的茶青鲜叶更合适一些。

彼时‌早晚间的气温下降,日光变柔,叶片更绿,茶树新梢持嫩性更好。

将茶采下来,经历制茶加工,做出成品。

由于是秋季的第一款白茶,便为它取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迎秋。

和市面上同期寿眉有所不同,迎秋不是大面积随便采出来的而是有所筛选的“精采”。

连芽带叶采摘,采叶片小的,采梗短的,采等级更高的。

论品相,不是那些叶大芽小、叶宽无芽的便宜寿眉可比。

由于是“挑着采”,等级更高,叶片大多以绿为主。

享受了初秋高山上的明媚秋光后,迎秋的茶叶内部,能通过光合作用攒下不少芳香物质、茶味物质。

喝茶的时候,用沸水冲泡。

滚烫沸水遇到干茶瞬间,便能扬起一阵清雅、纯粹的山野植物清香,混着鲜妍明媚的秋茶甜花香,动人极了。

啜茶尝汤,晶莹的汤水当中,甜花香、山野植物香、干草香等,诸香齐聚,茶香落水明显。

虽说是刚上不久的新茶,茶汤也是淳和、细腻、柔糯的。

和其它秋茶比,迎秋的综合性价比颇高,买入手后细细收藏,未来陈化可期!

《3》

二、白露。

白露茶是秋白茶里的明星产品。

在白茶圈内,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进入白露,转入仲秋。

这时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转折点,白昼气温仍旧和煦温暖,但᠎夜间会明显降温,昼夜温差很大。

和盛夏七月、八月比,白露那会儿的柔和阳光,不会将叶片晒伤。

白天茶树们沐浴着仲秋时节的柔和秋阳,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下不少能量。

夜间降温后,山上明显转凉,夜晚茶树因为呼吸作用带来的自然消耗减少。

茶味能力积蓄,上涨。

自然呼吸消耗,减弱。

收益于昼夜温差影响,白露茶的能量积累丰沛。

让梗叶内部攒下不少可溶性胶质、可溶性糖,芳香物质等。

等到泡茶时,你会发现白露茶的汤水是醇和的,不容易苦涩。

哪怕盖碗泡茶时,出汤速度稍慢一些。

出来的汤感也是更醇柔,而非浓苦刺激。

同时,连日灿烂秋阳,让白露茶形成了与春茶截然不同的甜美花香。

香气闻着更明媚,类似秋日山林里的百花香,微微泛着几分蜜意,香馥悠远,特别好闻。

同时,白露前后多晴少雨的晴暖天气,对于日光萎凋也是极为有利。

光照适中,多干燥西风与北方,能促进鲜叶有序失水,顺畅萎凋。

自然日光萎凋出来的白茶,茶香更清晰,花香更明媚。

用茶农的原话,“太阳晒过的茶更香!”

高山原料、日光萎凋的高品质白露茶,不论新茶老茶,散茶饼茶,都很吃香。

压饼之后,妥当密封。

储存多年后,和其它秋茶比,白露饼陈出枣香的概率更高。

秋冬季,煮上一饼药香浑厚,枣香清晰,汤感醇柔的陈年白露饼,别提有多惬意!

《4》

三、秋分。

秋分茶是秋白茶的“宝藏单品”,在它身上有不少惊喜,有待细细探索。

从前,秋分茶是归入到寒露里去的,笼统以深秋寿眉⁦的名义示人。

后来在山上时,刚好赶上那年秋分时间段的新茶,正在烘干。

整个做茶车间,都是一股浓浓的天然茶香。

于是当年专门取了茶样,仔细试茶。

结果发现,秋分茶的滋味,和白露、寒露都有不同。

和白露茶比,秋分茶身上的甜花香淡了,粽叶香、干荷叶香等清雅鲜香更突出,连喝茶时,茶汤滋味也更清冽。

同时,和寒露茶比,也有细细不同。

秋分茶汤中的花香,更内秀清新。

于是,从2016年开始为了不埋没秋分茶的独特个性,特意将其独特区分。

但秋分茶不是每年都会有。

采茶制茶,要看天吃饭。

像2019年,受干旱影响,当年秋分没有采茶,专门留给了寒露再去采。

《5》

四、寒露。

等到寒露,天气就越发变冷了。

白昼变短,光照更柔。

到了山上去,哪怕不用抹防晒,午后短短数小时的柔和光照,也不会将肤色晒黑。

由于日光直射时间变短,寒露茶的甜美花香,不如迎秋与白露,香气更显内敛。

但凡事有舍有得,在寒露茶身上,草药香、毫香的比例会明显上升,茶香更为清扬。

同时,茶汤入口也更具浆感。

淳滑细腻,冷冽香柔,独具特色。

只可惜,在降温+日照变短+光照变柔的影响下,和之前的秋茶比,寒露茶的产量不高。

论产量,远不如白露。

毕竟,天气冷了,茶树的生发能力不如以往。‭

枝梢上的可采青叶,数量有限,需要挑着慢慢采。

也正因为产量的影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寒露茶,以散茶为主。

基本没有多余的余量,再去压饼。

但降温之后⁣,寒露时节采到的茶,品相更高。

因为在适度低温下,茶树的新梢持嫩性更强。

所以,在寒露时节采茶,采回来的叶片更小、白毫更多、茶梗更短。

如果安排工人,按照一芽一叶、二叶的标准去定制采茶,还能少量做出白茶圈内极有特色的秋牡丹。

《6》

最后,简单聊一下霜降茶。

秋茶季里,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从初秋,到仲秋,再到深秋与暮秋。

秋意渐浓,光照渐柔,气温减低。

在茶山上可以采到的秋茶数量,也渐渐少了。

如果说,寒露茶的产量比白露茶,明显少一大截。

那么,霜降茶可以称得上,可遇不可求。

因为这么多年,只有2017、2021能采到。

唯有明媚的秋阳,一直延续到霜季,才能顺利采茶。

多数年份下,过了寒露后,便不再采茶。

霜降这样的奇茶,能采到,能买到,能喝到就是一种运气。

那股冷冽清爽的茶味,落喉难忘。

一众秋茶里,它是最具概念性,收藏意义最重大的。

若能遇上,细细品尝,方才不负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