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9 08:42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尤佳 记者 杨茜
凌晨3点,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急诊接诊了一位青年女性患者。
“医生,我两小时前同房之后就感觉小腹一阵阵地疼,头晕、出冷汗,还想吐,肛门那边胀胀的,总有想大便的感觉,但是去了厕所又什么都没有……”28岁的肖女士捂着肚子艰难复述病情。
急诊妇一科接诊的刘淑华副主任医师对肖女士进行了查体后,发现其左下腹有明显的按压痛,询问后得知末次月经干净已有10天,在B超的检查下可以明显看到腹部有积液淤积,医生们考虑为黄体破裂。经过CT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量已达500ml。
好在肖女士来得还算及时,经过止血等救治后,肖女士已恢复健康。
图片来源于IC photo
凑巧的是,这已经是本月接诊的第二例黄体破裂病例。25岁的小黄为了减肥,每天都坚持跳绳10分钟,有天却突然觉得下腹传来一阵剧痛,人也差点晕倒,还好家人及时发现送来医院。
刘淑华表示,黄体破裂的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在200-1000毫升之间,严重时甚至可达1000毫升以上。多数出血可以自行停止,症状较轻,腹腔内出血较少,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止血药物和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但是对于出血量大(大于800ml)、症状严重甚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就需要采用腹腔镜手术剥离黄体、清除血块。如果救治不及时还是很凶险的,可能休克甚至丧命。
虽然女性每个月都会来例假,但大多数人却对于黄体,甚至黄体破裂这一病症却了解不多。
黄体是女性月经周期中重要的、临时性的腺体,它分泌孕激素以维持子宫内膜,为可能发生的妊娠提供支持。作为临时腺体,黄体有非常丰富的小血管提供营养和能量。如果黄体偶然长得过大或形成囊肿,小血管就有可能因为轻微的外力破裂出血,甚至在没有外力时自发破裂。
如果患有高血压病使得小血管压力过高,或者有凝血功能异常的出血性疾病,黄体出血的风险还要更高一些。
只有“为爱鼓掌”才会导致黄体破裂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性生活只是临床上黄体破裂较为常见的诱因之一,临床上更多黄体破裂的案例发生在日常运动和体育锻炼中,有些人可能因为一个起身,长期憋尿,甚至许多女性习惯用腹部收伞这样的一个小举动都有可能引发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往往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段,尤其是月经来潮前7-10天内。大部分是由外力造成,包括:
自然破裂:黄体含有丰富的小血管,这些血管可能自发性或者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若出血量较大则会造成黄体内压力增加,发生自发性破裂。
外力作用:如腹部受到撞击或剧烈运动、用力咳嗽、解大便、憋尿之后排尿。
性生活:性生活时女性盆腔处于充血状态,黄体内张力升高,性生活中腹部如受到强烈冲击,则易发生黄体破裂。
凝血机制异常:患者本身有基础的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则更容易发生出血。
因此,在排卵后到月经来潮前的黄体期内,尤其是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女性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避免跳跃、奔跑等剧烈活动;避免较为激烈的性生活;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会增加腹压的疾病;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减肥。
对于发生过黄体破裂,且有避孕需求的女性,若无临床禁忌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预防。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头晕冷汗等黄体破裂的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