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2 10:09
四会市人民医院航拍图。四会市人民医院供图
2024年10月12日,四会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她的90岁生日。
九十载芳华,忠实地记录了肇庆四会卫生健康事业的飞跃,也见证着四会市人民医院九秩的荣光。九十载,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而对于该院,却是一部写满奋斗、拼搏与奉献的篇章。
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线
九秩征程,荣耀与使命同行。
1934年,四会市人民医院前身——四会慈惠医院诞生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956年,四会慈惠医院更名为四会县人民医院,1993年正式被命名为四会市人民医院,并于2022年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定。
2021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正式托管四会市人民医院,省二医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李天旺教授被任命为托管后首任院长。
“托管帮扶三年来,医院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谈及近年来该院发展的突出成效,院长李天旺感慨良多。与托管帮扶前相比,该院多个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历史性增长,这也是该院发展最直观的体现。
三年来,该院门诊量、住院量均实现稳步快速增长,2024年1—9月较托管前的2021年同期,门诊量增长了20%,住院量增长接近90%,说明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逐日提升;平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均稳步下降,群众的就医负担不断减轻。此外,四会县域住院率在今年第一季度首次顺利达标,这与近3年该院住院量的稳步提升密不可分。科研上,2021年至2024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2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今年更获批5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在SCI收录论文及省级科研基金方面,均实现“零的突破”。
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该院取得的累累硕果。2022年,该院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定、省级防治卒中中心现场评审及国家PCCM规范化认证,超声科也顺利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县域超声医学中心”;2023年,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肇庆地区第二个复合手术室在该院东城院区顺利启用;2024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通过了省级三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的现场评审。
“从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到‘五大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再到县域住院率首次达标,各项成绩都是我院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李天旺说。
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帮扶
立足新起点,再攀新高峰。
在托管帮扶期间,李天旺深入调研医院发展状况,结合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依托省二医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质的医疗资源逐一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医院发展最基础的学科建设问题,该院通过名医诊疗中心与“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团队,将省二医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省级专家来到四会开展坐诊、查房、现场手术示教等,实现了从“输血式”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为该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三年来,省二医共帮助该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100多项,新增设肿瘤血液科、内分泌科等5个病区,其中,由李天旺为学科带头人的风湿免疫科,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上实现快速突破,填补了肇庆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依托省二医品牌优势,该院以打造“互联网医疗”“应急医疗”特色双品牌为目标,打造了四会市5G+互联网医院等智慧平台,开展了肇庆首个“名医直播间”,将疾病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我们通过完善公众号线上挂号、缴费、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医保线上支付等,优化就医流程,医院公众号关注量也从2021年初的不到7万提升至目前的超27万,关注群众大幅增加。”李天旺介绍。
在获省二医赠送6台特种应急装备用车的基础上,该院成立了肇庆市紧急医学救援队,加大应急能力建设。2022年,在原占地95.8亩的新院区一二期东侧新增79.1亩土地用于新一期扩建,全面建成后可开放床位1200张,并按三甲标准完善设备仪器及信息系统配置,为该院创三甲、打造肇庆市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补短板、创三甲,继往开来续新篇
如今,该院正奋力踏上创建三甲医院的新征程。下一步,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是该院努力的方向。此外,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应急医疗建设也是重要抓手,该院将不断完善两大院区的运营机制,落实“人才强院”战略。“托管帮扶前,我院1000个职工中仅有2名硕士,现在已超20名,并引进了6名高级职称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李天旺说。
“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持续补齐短板,争创三甲。”李院长表示。从一院两区建设到托管帮扶显成效,从服务水平提升到就医体验提高,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强院”,每一步,该院都在朝着“创三甲”的目标稳扎稳打,一路前行。
站在新的起点,四会市人民医院将继续践行医者仁心,护佑百姓健康,用心用情服务人民,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