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1 10:53
胃癌,这个癌症让很多人为之色变,然而让人有些震惊的是,有四成的胃癌患者在我们国家,凸显了中国作为“胃癌重灾区”的严峻现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这个几十年前曾将胃癌列为头号癌症杀手的国家,如今其胃癌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引发了我们深思:美国到底是做了什么,才使得胃癌的发病率越降越低?而中国又该怎么做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以前,美国人吃饭时,高盐分和高腌制口味的食物可是主流,有些食物里含有不少可能导致癌症的亚硝酸盐,它们在胃里会变成有害的亚硝胺,长期下去会伤害胃壁,增加得癌症的风险。
然而,随着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选择食用新鲜的蔬果。
蔬果之中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这样的饮食不仅能够中和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更能从根本上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这种饮食习惯的转变无疑为降低胃癌发病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像是给胃部设置了一道牢固的保护墙,阻止癌细胞的入侵。
除了饮食,吸烟的危害也很大,它不仅是肺癌的头号杀手,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不仅会伤胃,还会让胃里的细菌更活跃,导致炎症加重,这样胃癌的风险就更高了。
美国对吸烟的管控增强了不少,在戒烟人数增多后,胃癌病例数也相应减少,特别是男性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要减少胃癌风险,对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同样至关重要,幽门螺杆在世卫组织中被列为一级致癌细菌,这种细菌是导致胃癌的一大风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潜伏在胃黏膜中,患上幽门螺杆的人,会感觉胃疼,然后没有食欲,长此以往的情况下,胃部就会出现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要是及时发现的话,还可以尽早治疗,但是要是时间久了不管它,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癌变。
美国通过改进公共卫生条件,例如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普及抗生素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过去美国有超过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降到10%以下,这对减少胃癌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诊断早治疗,对癌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胃部检查之中,胃镜检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胃镜能够帮助医生在疾病早期发现异常,例如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灶,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癌变扼杀在摇篮之中。
胃镜检查在美国的普及,显著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接受有效治疗,从而显著提高了生存率。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依然是胃癌的高发国家,这与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就医习惯以及健康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饮食历史悠久,但一些老习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得胃癌的风险,腌制食品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之上。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诱人的食物其实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吃腌制的东西可能会让胃里的那种细菌长得更多,这样胃里的炎症就会加重,形成一个不好的循环。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胃痛、消化不好、不想吃东西这类问题,很多人不当回事,以为只是胃有点问题,可等到身体有明显状况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这也使得一些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中国普遍存在,但由于早期感染无明显症状,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被感染,更谈不上及早治疗,这种对疾病的“漠视”态度,使得许多患者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家族中有人得癌症,这有助于判断一个人得癌的可能性,家里有好几人得了胃癌,这通常意味着我们家族可能更容易得这种病。
所以有家族遗传史的话,要是感觉胃部稍稍有点不对劲的地方,就要立马去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外,家族共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家庭成员患胃癌的风险。
不少中国家庭对家族病史的重视程度不够,结果没能在高危人群身上及时进行检查和干预,错过了预防的好时机。
也有一些人是高危人群,就比如40岁以上的人,因为年龄大的话,身体的代谢程度会变低、还有就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
至于老年人,应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权衡筛查的利弊。
早期筛查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现在有好多方法能帮我们早点发现胃癌,胃镜在检查胃部方面是非常不错的。
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内窥镜插入胃部,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状况,发现微小的病变,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确诊疾病。
然而做过胃镜的人都觉得很不舒服,在做检查前,需要喝下一种药,有一定的麻痹作用,尽管这样,人们依旧止不住想要呕吐。
不过如今做胃镜的话,有无痛胃镜,在做胃镜前,需要打点滴,里边是麻药,然后人就会昏睡过去,这个时候就可以做胃镜了。
这种情况虽然减轻了很多的痛苦,但是在醒来之后,还是会感觉有一些难受……
和胃镜比起来,粪便潜血检测是一种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查大便里是否有极小量的血迹,来查看肠胃里有没有可能出现问题。
还有一种检查,就是超声内镜,这样的检查方式结合了内窥镜和超声技术的优势,不仅可以观察胃内表面,还能探测胃壁的深度和周围淋巴结的情况,更精确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侵袭程度。
中国应积极学习美国在饮食结构调整、幽门螺杆菌控制、控烟以及胃镜筛查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借鉴日本重视早期筛查的策略。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都是中国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举措。
胃癌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以及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战胜胃癌,守护国民健康。
参考资料:
【1】云南网——《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40%》2024.12.10。
【2】澎湃新闻——《癌症会传染还是会遗传?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3】桂林生活网——《金域医学开展公益活动,促进置病防治科普与早筛普及》2024.12.9。